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救治河盲症,确立了默克公司的公益形象

来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非洲的一串河盲症患者大村智和河盲症患者一起默克公司工厂外的河盲症塑像乌干达的一个少年牵引着自己患了河盲症的父亲一个小孩牵引着两个河盲症失明患者服下治疗河盲症的药物

非洲的一串河盲症患者 大村智和河盲症患者一起 默克公司工厂外的河盲症塑像 乌干达的一个少年牵引着自己患了河盲症的父亲 一个小孩牵引着两个河盲症失明患者 服下治疗河盲症的药物 河盲症是一种恐怖的病症,由于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的偶然发现,默克公司研发生产了兽用伊维菌素,并进而研发出人用伊维菌素,对于减少河盲症的出现,消灭其背后的盘尾丝虫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默克公司长期捐赠免费药物的公益壮举,在拯救数千万生命的同时,也为企业本身赢得了积极正面的公众形象 盲人遍地的惨象背后,是黑蝇及恐怖的盘尾丝虫病 1893年前后,有欧美人士经过非洲与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河流两岸村庄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村庄里的很多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成为了盲人;其他成年男女的视力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他们本该比较清澈的眼睛中泛起白色,有的还有丝状外凸的样子。很多成年人的皮肤也有不少问题,甚至青少年也深受皮肤病的困扰,皮肤瘙痒、白色斑秃、结节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流水潺潺、绿荫如盖的村子里,一个小孩用一根树枝牵着一个盲人走路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小孩牵着一串盲人。 这种病多发生在河流边,因此被命名为河盲症。河盲症是当地人的噩梦,最早发生的时期难以确定,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人员在西非赤道地带的一些河流两侧村子中,发现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及约一半的40岁以上男子都是盲人。 可悲的是,村子里的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灾难发生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自己患上了疟疾、被蛇咬过,或者认为自己得了家庭遗传病、受到了巫术的蛊毒或命运的诅咒。得了疾病的村民生活非常艰难,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不少人选择了自杀。也有村民感到了所处地点的危险,整村人舍弃了土地肥沃的沿河地带,逃往了内陆地区。但是,在内陆贫瘠干旱的土地上,食物短缺的问题接踵而至,生活中的新灾难再次开始。 长期以来,人们想了解这个病发生的原因,直到1926年前后,才揭开了它神秘恐怖的面纱,幕后凶手是河里生长的黑蝇及其传播的盘尾丝虫。黑蝇也称蚋,大批生长在这些村子旁的河流中,个体很小,但是数量惊人的它们在繁殖时期就成了吸血的杀手,成团寻找人、牲畜、野兽来吸血,以满足自己繁殖所需的营养。可恶的是,黑蝇吸血的同时,把自身携带极为微小的盘尾丝虫注射到了人体之中。 进入人体的幼虫在淋巴系统等处游走,最大的甚至能够长成约一英尺长的细长白虫。这些成虫在皮肤里就形成了一些结节,有的在体外也可以清晰看到,到眼睛里就逐渐毁坏眼球。这些成虫还在不停地生产极为微小的幼虫,整个人体成为了成虫和幼虫的乐园,幼虫使人瘙痒和病痛,在黑蝇再一次叮咬人体并吸走血液的时候,幼虫就进入了黑蝇体内,进入了黑蝇叮咬下一个人的轮回。可怕的是,相对于人的生命来说,盘尾丝虫的生命也很长,成虫一般能够生存8-10年,最高竟达18年。 黑蝇和盘尾丝虫病彻底毁了这些村民的生活,有统计表明,从赤道非洲、部分中南美地区、中东国家也门等地区的1800万人饱受这个疾病的折磨,其中约100万人的视力受到了损伤,几十万人失明。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球仍约有2700万人感染了盘尾丝虫,其中有近30万人因此失明,80万人患视觉障碍。尼日利亚代表了众多国家中的典型情况,通过1988至1989年的患病率抽样调查所做的估测显示,在全国的8800万人口中,感染此病的人约有330万。 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发现了神奇的伊维菌素 为了治疗盘尾丝虫病,人们想了很多种方法。国际卫生组织以及当地政府和村民,组织过毒杀黑蝇的行动,剧毒的杀虫剂被大批量地投入河水中,黑蝇一度在这些地区减少,但是一直没有灭绝。而且,由于对杀虫剂抗药性的适应,黑蝇的数量并没有得到长期遏制。也有人发明了药物舒拉明来杀死成虫,但是,药物有令人难以忍受的毒副作用,且住院治疗费用昂贵,多数贫穷的村民无法承担。 大村智在日本的一块土壤中发现了希望,大村智是2015年与美国的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1975年,大村智从静冈县伊东市川奈的一个高尔夫球场收集了一袋土壤,拿回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育,成功培养出了新型的放线菌,并从这些放线菌中培育出几百种新的菌株。因为与默克公司的默克研究所的威廉·坎贝尔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大村智将其中约50种最有可能有药效的菌株,寄送给了他。幸运的是,威廉·坎贝尔从中发现了对多种寄生虫具有强烈杀伤力的药物,并命名为阿维菌素,在此基础上,默克研究所又生产出了毒副作用更低、药效更好的半合成抗生素伊维菌素。 对于制药的默克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开始。1981年,伊维菌素作为兽用杀虫药被投入市场,从1983年开始,成为世界动物用药冠军长达二十多年,给默克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人们还发现,伊维菌素治疗马的盘尾丝虫病效果很好,由于马的盘尾丝虫与引起河盲症的盘尾丝虫的亲缘关系接近,默克公司的科学家们开始尝试生产人类可以使用的药品。 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协助下,默克公司开始了伊维菌素治疗人盘尾丝虫病的临床试验。1983 年,在法国一个非洲前殖民地的盘尾丝虫病高危地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盘丝尾虫成虫虽然不能被杀死,但是可以被抑制,成虫繁殖的幼虫则可以被杀死。令人振奋的是,伊维菌素并不需要很大的剂量,一年服用一两次药片即可达到预期效果,药片可以室温保存、用水送服。如果长期服用此药,人们身体内的盘尾丝虫幼虫基本可以被消灭,这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黑蝇四处传播幼虫带来的灾难。不过,在早期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伊维菌素存在一些负面疗效,在人类实验时,有的科学家也担心如果在疫区使用不当,可能会也有别的问题。 无法收回成本的研发,与不计成本的慷慨捐赠 默克公司非常强大,1978年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药品生产厂商之一。这家最早发源于德国的公司,如今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雇佣了约人,项目遍及世界各地。通过连续多年的研发投入,默克公司的产品已经获得约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1978年,默克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19.8亿美元,净利润则达到了3.07亿美元。人类和动物所用药,几乎贡献了84%的公司销售额。其他有关环境卫生的产品和服务,则贡献了14%的销售额。默克公司在海外的销售额增加迅速,在1978年占到其总销售额中的47%。 同时,默克公司进行产品研发的成本也十分浩大。一般来说,平均需要12年的时间,以及2亿美元的投入,才能带来一种畅销新药的上市。从1975年到1978年,默克公司投入了将近十亿美元用于产品研发。每一个投入都需要相应的回报,兽用伊维菌素的研发给默克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但是人用伊维菌素的研发,则令其在销售上遇到很大的麻烦。 河盲症的病人基本都在贫穷的赤道非洲、中南美洲,即使成本价销售的药品,对于当地人来说都是非常昂贵。当时美国国会也通过法案鼓励制药公司对稀有病症进行研究治疗。如1978年制定了新的立法,许可制药公司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以及七年的专营权利,但是条件是必须生产那些患者不超过20万的美国罕见病的治疗药物。可惜这些优惠政策不适用河盲症,制药公司明显是在做亏本生意。 为了收回成本,默克公司也联络过一些国际基金、国际组织、第三世界国家,希望有国家或者组织为此买单,但都无功而返。默克公司的高层为此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在人用伊维菌素的研发中,因为有了兽用伊维菌素的研发基础,研发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产品可以较为廉价的生产,可以因此实施慈善式的药品免费或打折发放,以救助患者。有人则从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反对亏本经营,而且谈到即使药品免费送出去,也可能给默克公司造成了大麻烦,因为人用伊维菌素同样可以作为兽药使用,如果药品被截留、进入黑市,冲击的还是默克公司兽用伊维菌素的销售和巨额利润。 在救助生命还是保障利润的矛盾时刻,默克公司总裁乔治·默克( George W. Merck)最终做出了决定,他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药是为人服务的,不是首先为了利润的,利润是之后的事情。如果我们一直牢记这些原则,这些原则就永远不会在我们公司消失。我们把这些原则记得越牢固,我们产品发挥的作用就越大。”由此默克公司决定,从1987年开始,免费生产和配送人用伊维菌素到河盲症疫区,同时默克公司也请求国际组织、当地政府和私人组织帮助建立药品配送系统。作为伊维菌素发现者的两名科学家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也做出了高尚的举动,在1987年主动放弃了伊维菌素的专利权,以便伊维菌素无偿提供给河盲症苦难中的人们。而默克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也足以支撑这一拯救千万生命的花销,实现公司这一利己利人的公益壮举。 生命的希望救助与公益的公司形象 从1987年到2003年的16年时间中,有统计表明,默克公司捐赠了超过7亿片伊维菌素药片,伴随着这些药品的发放,还有相应社会网络的建立,从默克公司到国际组织、相应国家、城市、乡村、志愿者、村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不断延伸的网络,使得治病救人的药片可以投放到所需要的地区和个人。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的一份调查认为,默克公司的壮举,每年救助了数以千万的生命,使得60万人免于失明。 1991年,在美洲由泛美卫生组织启动的美洲地区的消除盘尾丝虫病的计划中,默克公司参与了由六个国家、泛美卫生组织、卡特中心、美洲发展银行在内的这一计划。1998年11月,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第八次美洲国家盘尾丝虫病国际会议期间,报告显示行动已经出现了积极的效果。1998年,在危地马拉有362个村庄接受了治疗,患盘尾丝虫病的高危人群减少了5000人。在墨西哥953个疫源地村庄的相关村民接受了每半年一次的治疗,个别地区盘尾丝虫病已经基本消除。 在非洲,默克公司积极参与了盘尾丝虫病控制项目。这个项目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管理,有 20 个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提供经济援助,向病区直接发放默克公司提供的免费药物。以尼日利亚的项目实施地区塔拉巴州为例,这项从 1997 年开始的项目,到 2009 年已经可以覆盖到全部农村地区,在2011年的统计中发现,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了83%,有169.8 万人得到了药物。 接受药物治疗和预防的人们直接感受到了药物的好处。有人谈到:“我过去一直眼睛疼,吃了药后感觉有东西从眼睛里面出来了,视力变好了”。有人说自己吃了药以后力气大多了,可以再去种地了。随着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从拒绝到怀疑,到主动要求药物治病。在不断增长的需求面前,由志愿者为基础组织的基层网络显露了一定的不足,由于没有报酬、工作量偏大,维持志愿者的热情,让每个人都得到需要的药物,就显得相当困难。 总体来说,这一救护生命的长期公益行动,使得默克公司在世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获得了长远的公司战略发展力量。美国卡特总统曾高度赞扬道:“默克证明企业界确实可以帮助人类解除痛苦”,他还认为默克公司已经在世界为社会责任立下了标准。不过,也存在异议的声音,有人认为默克公司的慷慨背后,是对利润丰富的兽用伊维菌素的保护,和对企业利益的曲折追逐。但是,相对于默克公司的善行,这些认识的确显得有些渺小。

文章来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网址: http://www.lcywzlzz.cn/qikandaodu/2021/0111/441.html



上一篇:谈谈高龄养生
下一篇:止水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投稿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辑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版面费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