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杂[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杂[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期[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数[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投[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版面费[10/30]
《伤寒论》特色及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所体现的中医学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天人相应、生克制化、燮理阴阳、脏腑相关的独特科学认知体系传承2000年,至今仍指导应用于临床,具有较
0 引言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所体现的中医学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天人相应、生克制化、燮理阴阳、脏腑相关的独特科学认知体系传承2000年,至今仍指导应用于临床,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伤寒论》跨越历史,超越社会,超越时代和人群,具有不受时代局限的、权威的、相对永恒的、普遍适用的指导意义和属性特征,成为后世尊奉、崇尚的医学经典,构筑了神圣而规范的文本价值体系,铸塑了中医学传承的思想文化行为,更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助推动力。该著作是我国中医学术中最具价值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对于之后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且《伤寒论》基本反映了外感病的一般规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还对中医药学的影响较为深远,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实用性极强。分析中医学的进展以及变化,《伤寒论》里面的内容是最丰富的,其处于中医领域学科也比较活跃。根据诸多实践,《伤寒论》也在不断优化和发展,其实用价值逐渐增加。其学术体系主要是以六经辨证、理法方药运用以及临床医学技术奠定为核心。
1 《伤寒论》特色
《伤寒论》六经分篇,并不是独立的六种病症,也并非病程的阶段,是疾病共性的概括,其实后世提出的《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只适用于风寒型外感病其实并不准确,和书中记载的内容相悖,不满足临床实际。六经阐述病所在,并不能确定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第一是杂,书中所记载外感夹杂杂病,不但内外夹杂,也存在寒热夹杂以及虚实夹杂,书中攻补兼施方剂针对复杂病因而制,适用得体,效果显著[1]。二是变,《伤寒论》中大多数是针对非典型或者病情不定的复杂证候,主要是从复杂以及非典型的病症中展开讨论,阐述辨治的规律。三是活,辨证需要着重分析,根据诸多案例,找出辨证的思维方法,论治需要掌握病机予以治疗。方药的运用需要掌握配伍的基本规律。四是严,《伤寒论》中的内容都较为严谨,辨证主要从细微处进行,不会模棱两可,书中方剂较少,着重强调配伍的规律性,掌握药物配伍基础规律,就能够根据证候加减药方,效果更加显著。五是简,因为内容的严谨性,在主治方药中突出重点[2]。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其疑难病症的治疗优势更加显著。
2 六经辨证理论
2.1 前人医学成就
《伤寒论》主要对秦汉之前的医学成就予以了总结,包含有《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的中医著作,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个人经验,是以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著作,对中医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对医学领域影响深远[3]。
2.2 辨证理论
《伤寒论》有独特的六经辨证理论,以《素问·热论》为基础,总结了外感疾病较为复杂的证候和规律,六经辨证理论逐渐完整,其包含有经络辨证、病因辨证以及脏腑辨证等,为中医学的体系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辨证论治法则的确立
《伤寒论》结合了仲景学说的核心,联合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等,依照病理变化确定了病因的位置、疾病的属性、疾病的发展等,提出科学的辨证措施,明确了辨证论治的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领域较为独特的优势。
3 理法方药运用
3.1 理法方药基础
基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立理法方药的运用规律。辨别阴阳表里、主证兼证以及寒热虚实等,明确脏腑经络病变位置以及转化状况,满足了辨证统一法则。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立方和选药,合理选用温、消、下等治法,明确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论治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建立了学术体系,明确辨证论治临床规律[4]。
3.2 承研创制效验名方
《伤寒论》创载了很多经典的方剂,选药精密,组方严谨,经方临床运用广泛,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若运用得当,则往往效如桴鼓。后世中医学家赞誉《伤寒论》属于方书之祖,诸多资料表明,仲景医术高明,陈修园道:“经方愈读愈有味”。经方效力显著,对后世影响较深,根据前人经验的总结,对经方进行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充分发挥其特色,增加了经方的使用范围,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用于治疗阳明实热兼表发黄症,现用于治疗荨麻疹及急性肾炎等;针对经方的效价主要有廉、普和简等特点,经济实惠,效果极佳,药味精简,配伍严谨科学,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和杂病,其用之有矩,精妙简练。从现代经方的研究进行分析,其领域更加宽泛,适应症较多;合方最初是在按语中出现,合方的论治较为深远,以组方原则为基础,使用价值显著[5]。
文章来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网址: http://www.lcywzlzz.cn/qikandaodu/2021/020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