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杂[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杂[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期[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数[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投[10/30]
-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版面费[10/30]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浅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发病原因与冠状动脉硬化造成的血管腔狭窄以及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1]。心绞痛一旦发病会带来严重的疼痛刺激,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
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发病原因与冠状动脉硬化造成的血管腔狭窄以及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1]。心绞痛一旦发病会带来严重的疼痛刺激,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目前,临床上针对心绞痛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本研究对上述药物对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5例,女性 25例;年龄 46~79 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6.)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脑外伤及脑部出血史;近期接受过手术治疗;合并消化性溃疡;高血压控制不佳;重度心肌梗死。
1.3 治疗方法:采用小剂量β受体阻断药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仅有3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随后改为氯吡格雷治疗,2例服用β受体阻断剂和曲美他嗪,1例服用尼可地尔,14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22例服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10例服用ACEI类降压药。(1)改善临床症状的药物:改善临床症状的药物常见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上述药物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酯类常用药物包括二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2)改善预后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①β受体阻断剂常见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上述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然后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加量,并确定有效量。②氯吡格雷:常用剂量为每天75mg,但对于病情较重或急性发作期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③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一般会将药物控制在每天75~150mg,伴急性心肌梗死可嚼服300mg,也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加药物剂量。④调脂药:调脂药的种类众多,常见如他汀类、贝诺酯类。本研究应用的调脂药以他汀类药物为主,常见的药物包括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2]。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氧化应激和动脉斑块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功效,能有效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对预防心绞痛再次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LE表格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对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无死亡病例,生存率为100%,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心血管事件5例,心绞痛再度发生5例,心力衰竭1例,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00%。
2.2 不良反应:共出现腹部注射瘀斑2例,药敏反应1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
3 讨论
心肌供血不足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因素,还有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心肌供血不足的现象,老年人是心绞痛的高发人群,心肌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形成动脉斑块,极易诱发血管狭窄,因此临床治疗的关键应该是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症状[3-4]。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采取药物干预治疗,β受体阻断剂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起到舒缓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降低心肌耗氧的功效,同时还能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稳定性心绞痛的死亡率;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是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的抗血栓药物,二者均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通路,本研究中初始应用阿司匹林的部分患者由于胃肠道反应而改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属于环氧化酶抑制剂,氯吡格雷可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的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5];他汀类降脂药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调节血脂平衡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管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可促进血管通畅,改善心肌耗氧;硝酸甘油类药物能快速扩张血管,改善心绞痛等不适,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药物剂量,以防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6]。
本研究中,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无死亡病例,生存率为100%,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心血管事件5例,心绞痛再度发生5例,心力衰竭1例,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25.00%;共出现腹部注射瘀斑2例,药敏反应1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上述结果提示给予心绞痛治疗干预,能改善预后质量,但在用药期间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过敏及瘀斑等,上述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好转,本研究还发现,即使采取药物干预仍不能完全预防心力衰竭、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提示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的监测,最大限度提升康复质量。
文章来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网址: http://www.lcywzlzz.cn/qikandaodu/2021/0712/1253.html
上一篇:德尔菲法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现状
下一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药物治疗探析